校園分期市場:獨好的風景下亦有隱憂
2016-02-28 09:11:36 來源:鈦媒體 評論:0 點擊:
“花明天的錢,圓今天的夢”,校園分期平臺為大學生們勾畫了這樣一幅美好的藍圖。電腦、iPad、iPhone,很多大學生如此語所言,在校園分期平臺上圓了今天的夢?!耙淮钨徺I、分期付款”,“100%正品、手續簡單”,校園分期市場看起來很美。
風景這邊獨好
2009年7月,銀監會叫停銀行業金融機構向未滿18周歲的學生發放信用卡,向已滿18周歲的學生發卡時,需落實具有償還能力的第二還款來源。此后,大部分銀行停發大學生信用卡。2014年10月,中國支付清算協會印發的通知又進一步強調了這一要求。
這些舉動,似乎把校園分期市場變成了銀行的棄兒,與此同時,卻也成了校園分期平臺迅速崛起的催化劑。分期樂、趣分期、優分期、愛學貸···一大批面向大學生分期的創業公司在2014年前后成立。這些平臺也很受資本青睞,像分期樂、趣分期都先后獲得京東、螞蟻金服等集團的戰略投資,兩年左右的時間,發展都已風生水起。
日前,易觀智庫發布的《中國校園消費金融市場專題研究報告2016》也做出預測:隨著資本、各大綜合電商巨頭的紛紛入局,校園分期市場將迎來高速發展期。看似一片坦途,實則不然,獨好的風景下依然存在不少隱憂。
無法規避的用戶流失
學生群體基數很大,據統計,全國在校大學生人數約為3000萬人;學生容易接受新鮮事物,消費觀念比較超前,在學生群體這一細分市場上發展消費金融,相比農村消費金融,接受程度上具有先天優勢。
不過,如今消費金融已成“紅?!?,選定校園分期這一垂直細分市場,精耕細作是盈利之道,留住老用戶遠比挖掘新用戶更重要。而眾所周知,學生用戶缺乏延續性,每年都有固定大量的老用戶因為畢業流失,新用戶又需要高成本來獲取,這一矛盾不可避免。
有業內人士指出:只做校園分期不是長久之計,校園分期平臺最終會面向普通大眾。像分期樂等平臺,已經開始面對校外人士。這樣的過程中,不得不擔心因業務混雜而走向沒落。就像風靡一時的人人分期,最終并沒有像預想的那樣發展,拓展而后沒落。
征信體系難建
校園用戶缺乏征信數據,并且沒有辦法監測學生是否在不同的分期平臺過度消費,其還款能力、信用狀況都很難評估,逾期催收更是一大難題。聯系輔導員、聯系家長、宿舍催收是目前普遍采用的方法,然而這些方式顯然很粗暴, 影響更是不好。
為了減少人力成本,很多創業公司啟用大量的兼職大學生參與線下地推和審核,操作風險和道德風險無處不在。
目前,校園分期平臺都聲稱學生壞賬率很低,像趣分期稱目前平臺壞賬率低于1%,在行業內處于低位;分期樂也有數據顯示壞賬率低于1%。不過試想一下,當初銀監會叫停學生信用卡就是因為逾期率不斷攀升,難道現在信用狀況就這么好了嗎?
其實,即便是作為校園分期平臺中佼佼者的趣分期和分期樂,成立時間也都不長,大部分分期平臺真正運營時間甚至沒有一個24期的分期周期長,現在就下校園市場壞賬率低的定論似乎并不科學。
潛在攪局者:銀行與電商
針對以上分析,我們還可以換個角度思考:假設一下,校園市場的壞賬率真的這么低,那銀行會不會回歸呢?如果銀行回歸,這些平臺的競爭力又在哪里,還有多少立足之地?而且據稱,監管部門已經在制定互聯網金融的相關政策,如果賦予校園金融合法化身份,銀行重返也是早晚的事情。
除銀行之外,校園分期平臺還面臨來自大電商平臺的壓力,像分期樂的合作方京東金融,現在自己已經開始進軍校園分期市場,推出“校園白條”,與這些大電商平臺相比,這些平臺又有哪些優勢呢?
校園分期平臺大多都是先從P2P公司借錢,再從品牌供應商或線上零售商處拿貨,如京東商城、一號店等,以分期付款、加上利息的方式銷售給學生,從中賺取進貨的價差和放貸的利率差。
很明顯,校園分期平臺既無資金端優勢,更無供應鏈優勢,如何面對銀行和電商的沖擊,也是未來值得深思的問題。
相關熱詞搜索:視點·觀察 校園分期市場:獨好的風景下亦有隱憂 ZRSOFT 數碼 通信 互聯網 手機 業界 科技 媒體 資訊 IT新聞 言論平臺 卓軟 ZRSOF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