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速降費是個“眾籌”項目
2015-06-03 20:16:13 來源: 評論:0 點擊:
在日前舉行的一季度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出要提網速、降網費。一石激起千層浪,廣大網友表示理應如此,各位專家表示空間仍在,各種輿論將身為網絡建設者的通信運營商推上了風口浪尖。 網友說的
在日前舉行的一季度經濟形勢座談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出要“提網速、降網費”。一石激起千層浪,廣大網友表示理應如此,各位專家表示空間仍在,各種輿論將身為網絡建設者的通信運營商推上了風口浪尖。
網友說的沒有錯,網絡提速降費是信息通信產業乃至整個中國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已經成為經濟發展“乘數效應”基數的今天,網速的快慢和費用的高低對整個信息消費甚至主體經濟都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速度提升了,費用下降了,才能進一步加速互聯網向各行業的深度滲透,為互聯網應用開辟更為廣闊的空間,從而充分發揮“互聯網+”在帶動產業轉型升級方面的作用,進一步激發信息消費市場的潛力。
事實上運營商這些年也是在向這個方向努力的。從2012年“寬帶普及提速工程”的實施到2013年“寬帶中國”專項行動啟動至今,運營商均圓滿甚至超額完成了工信部提出的目標。四年間,我國固定網絡接入的主流用戶從4Mbps提升至8Mbps,并加快向十兆甚至百兆網絡邁進。移動網絡則開始由3G向4G邁進,用戶也開始了下載速率超百兆的極致體驗。網絡資費的下降更是不在話下,從統計局的數據可以看出,通信資費是CPI逐年上漲中唯一一個始終保持下降的價格因素。
專家說的也正確,網速提升和價格下降仍有空間。網速的提升主要依靠技術進步,4G剛開始部署,5G就已經露頭,后面還會有6G、7G,速度的提升只是技術更新換代中所要滿足的一個基礎要求。資費下降也存在可能,要不然運營商怎么能實現盈利呢?
但問題不能這么看。技術是在進步,但網絡的更新升級是需要大量資金投入的。據業內人士估計,要實現“寬帶中國”的戰略目標,每年至少要投入2500億至2800億元用于基礎設施建設。目前,這筆龐大資金的來源主要是運營商。但在偏遠地區或經濟不發達的農村地區,網絡建設的成本根本收不回來。說到底,運營商企業的社會身份和所承擔的公共服務的社會職責本是就是矛盾的。再說價格,哪個企業的產品沒有價格下降空間?沒有盈利怎么實現再投入、再生產?沒有盈利作為大型央企如何交差?沒有盈利股東和股民又會如何反應?其實這就是一個剩余價值如何分配的問題。餅就那么大,你多了我就會少,我多了你就會少,運營商不可能平白無故變出更多。
提速降費是通信業的“現在進行時”,要讓它延續下去成為“將來時”,就需要進一步加大、加深網絡覆蓋,挖掘技術價值、提升邊際效應。這不是運營商可以獨立完成的小工程,而是需要政府部門支持、相關單位配合、運營企業努力、技術廠商助力和全體人民關心的“眾籌”項目。
針對這個問題,筆者提出四條建議:一是形成實質性的推進措施,解決網絡擴建和技術升級的資金難題。對于偏遠或者人口稀疏地區進行補貼,促進運營商加大網絡覆蓋的積極性。采取PPP或者公共基金的形式應對高額的網絡建設資金需求。二是將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推進工作納入地方政府政績考核。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是一項周期長、見效慢的工程,只有被納入地方政績考核才能被充分重視。三是敦促相關部門出臺配套政策并深入落實。網絡的建設需要住建、環保等多部門的協助,在入住小區、基站選址等方面也需要相關部門的介入和協調,相關政策的出臺和落實對工程的整體推進有著重要意義。四是形成正面、向上的社會宣傳氛圍。要讓廣大網友看到通信業所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績,理解提速降費是一件長期、持久的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讓用戶成為彌補網絡覆蓋漏洞和對抗盜竊網絡設施資源的主要力量。
分享到: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