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上世紀就成功回收火箭了 馬斯克的方向不一定對
2016-01-19 21:43:26 來源:五道狗 評論:0 點擊:
感謝五道狗的投遞
上周末,美國特斯拉公司的老板馬斯克又進行了一次火箭回收試驗,結果是又失敗了。與上次(也是唯一成功的一次)在陸地上成功回收不同的是,這回是在海上進行的。有分析稱大風導致海上回收平臺不穩定,再加上獵鷹火箭的一個支架發生斷裂,所以導致了失敗。
作為外行人看來,獵鷹火箭一個長條形的身子,依靠四根短短的支架,以垂直姿態降落在波浪起伏的海面上,本就是個不靠譜的事情。就算偶爾一次成功,未來也會有很大失敗幾率。馬斯克卻要堅持,實在讓人難以理解。
實際上,早在上世紀80年代,美國NASA的航天飛機就實現了火箭的回收,但回收的方式與馬斯克不同。航天飛機整個系統包含軌道器(也就是通常人們認為的航天飛機)、液體燃料外儲箱(就是一個黃色大罐子)、固體助推器(就是外儲箱兩邊的白色細長條火箭)幾個組件,其中只有液體燃料外儲箱不能回收。
這個唯一不能重復使用的外儲箱其實就是個薄皮大罐子,制造成本相對較低,所以被設計為一次性使用。但盡管如此,航天飛機的單次發射成本竟然高達5億美元,這說明可重復使用并不代表低成本。
值得一提的是,NASA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實現了航天飛機固體助推器(實質是固體燃料火箭,也是迄今為止人類使用過的推力最大的固體火箭,中國的長征11號就是個固體燃料火箭)的回收。這玩意兒和馬斯克的獵鷹火箭一樣是個細長條,也是在海上回收,但NASA采用的是降落傘回收方式,所以成功率要高得非常多。
總結來看,海上回收火箭的優勢有:
1.海水本身可作為緩沖材料
2.面積廣闊,且不像陸地那樣地形復雜
同時,也有它的劣勢:
1.風浪大
2.海水會腐蝕金屬
馬斯克堅持要在海上回收火箭是因為返回的路程短,可以減少反推火箭的燃料使用,但以垂直姿態降落在簡易的海上回收平臺,就是正撞上了海面風浪大的這個問題。相比之下,降落傘的方式完全不需要反推火箭,而且還能利用海水作為緩沖,不至于摔壞。但缺點就是箭體容易被海水腐蝕,對火箭的制造工藝和重復利用前的維護提出了更高要求。
不過總體來說,航天飛機固體助推器已經證明了降落傘回收是個成熟可靠的方案,中國的航天部門在2015年11月就進行了類似的實驗并取得成功。
被成功回收的航天飛機固體助推器
相關熱詞搜索:科學探索 NASA上世紀就成功回收火箭了 馬斯克的方向不一定對 ZRSOFT 數碼 通信 互聯網 手機 業界 科技 媒體 資訊 IT新聞 言論平臺 卓軟 ZRSOF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