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资料库数据/孙祥/nba五佳球/足球直播哪个平台好 - cctv5今日现场直播

首頁 > 業界動態 > 正文

格力布局新能源:家電造車“魔咒”能否打破?
2016-03-20 07:51:35   來源:經濟觀察報   評論:0 點擊:

在前幾輪“外行”造車熱潮中按兵不動,專注于空調主業而成為家電行業龍頭的格力,如今要趕搭新能源汽車的熱潮涉足造車領域,在業務多元化的道路上再邁一步。日前,格力電器發布公告表示,近期正在籌劃發行股票用于資產購買,擬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海銀隆”)。

在前幾輪“外行”造車熱潮中按兵不動,專注于空調主業而成為家電行業龍頭的格力,如今要趕搭新能源汽車的熱潮涉足造車領域,在業務多元化的道路上再邁一步。日前,格力電器發布公告表示,近期正在籌劃發行股票用于資產購買,擬收購珠海銀隆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珠海銀隆”)。

在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眼中,珠海銀隆是珠海市“第二個可能做到千億”的企業。收購珠海銀隆的目的是“進一步地把我們環保能源的一些技術融入到新的領域里面去,以后我們可能不僅是造一輛環保能源的汽車,也要把兩者之間的協同、合作做得更好?!?/p>

在行業分析人士看來,立志于2018年實現2000億元營收,主營家電業務面臨較大壓力,需要戰略轉型的格力,瞄上眼下炙手可熱、產業前景光明的新能源汽車領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

但另一方面,由家電到造車業務跨度太大,以及此前家電巨頭們涉足造車紛紛失利的前車之鑒,又注定格力的造車不平坦。

百億收購大手筆

家電巨頭格力看上的珠海銀隆,并非汽車行業的知名企業,而是一家新興造車企業。從官方介紹看,珠海銀隆自2009年成立,打造以鋰電池材料為核心,以鋰電 池、電動汽車動力總成、整車制造、智能電網儲能系統的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新能源閉合式循環產業鏈。2012年至2013年,銀隆新能源先后收購珠海 廣通汽車、石家莊中博汽車等汽車制造企業,獲得客車與多功能車的整車制造資質。2010年戰略控股美國奧鈦納米技術有限公司 (股票代碼:ALTI),掌握鈦酸鋰材料生產技術。截至2015年末,銀隆新能源已分別在廣東珠海、河北武安及石家莊建成三大生產基地,公司資產規模已逾 百億,實現營業收入30多億元,凈利潤超過4億元。

2015年,珠海銀隆先后完成兩輪股權融資,引入包括中信證券、東方資產、華融資產、陽光人壽、遠洋地產、北巴傳媒、眾業達多個大型戰略投資者。

公 開資料顯示,珠海銀隆具備年產純電動客車3.3萬輛、運動型多功能電動車10萬輛、電池6.2億安時、鈦酸鋰電池原材料5000噸及儲能800MW(兆 瓦)的生產能力。2015年珠海銀隆銷售訂單有7000輛。其中,生產純電動客車3189輛,純電動客車年銷量全國排行第七,市場占比為3.6%。

格力電器在公告中并未說明此次收購珠海銀隆的標的價格,目前兩家公司對于此次收購的細節保持緘默。但坊間傳言,美的此次收購珠海銀隆的價格約為50億-100億元。

主要依據是,格力電器此前停牌期間,身為珠海銀龍股東之一的眾業達新能源在2月25日轉出了1%的珠海銀隆股權,交易對價為5000萬元,珠海銀隆的估值升至50億元。

眾業達新能源轉讓股權時,珠海銀隆的估值為其賬面資產的200%。據媒體報道,眾業達發布的數據顯示,至2015年三季度,珠海銀隆的總資產為62.9億元,總負債為37.84億元,凈資產為25.06億元;營收為9.36億元,7658.69萬元。

按照同樣的溢價收購方式,格力電器收購珠海銀隆的價格可能高達100億元。不過,百億投資對于手握800億現金的格力電器而言,并非難事,況且格力已經公開表示要通過發行股票從資本市場募資。

是否值得

即便最終收購價格只有50億,這筆收購也遠遠高于以往家電企業涉足造車的投入,即便在新近一撥投資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熱潮中,格力這筆收購也足以稱得上是大手筆。因此,業界所關心的問題之一是,這筆交易是否劃算,換言之,珠海銀隆是否值得如此高價收購?

表面上看,珠海銀隆擁有政策制造資質和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控股掌握電池核心技術的美國上市公司確實是一支潛力股,格力如果以百億收購自稱“資產過百億、年營收30多億元”的珠海銀隆,也算是劃算的買賣。

但 另一方面,珠海銀隆所稱的資產規模,與其股東之一眾達業說披露的資產與收益存在明顯差異。在引入戰略投資者的過程中,珠海銀隆資產價值評估一路高漲。公開 資料顯示,2014年3月三友化工與珠海銀隆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時,三友化工計劃投入的2億元融資對應的股權比例為不超過21%。以此估算,珠海銀 隆當時的估值約為10億元。短短一年后,眾達業轉讓珠海銀隆的1%股權時,該公司估值已攀升至50億元。

而且,在客車行業人士眼中,年產銷 7000輛客車,純電動3000輛并不算多突出的優勢?!斑@個規模連客車行業的二線企業都不算,頂多能算是新能源的二線企業。而且銀隆的電動客車銷量主要 集中在珠海和河北石家莊等建廠的地區,尚未得到更多主流客車市場的認可??蛙圐堫^企業從未覺得銀隆是一家核心技術和產品競爭力多強的競爭對手,格力如果百 億收購,很可能是被忽悠了?!币晃豢蛙囆袠I的資深人士直白地表示。

民族證券汽車行業分析師曹鶴認為:“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熱潮之下,近期進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各路資本,都是在高位出價。珠海銀隆已經此前已經引入十多家投資機構,低價投資的時期已經過去,今后不管誰來接盤,都要滿足這些投資機構高價轉手以從中漁利的前提?!?/p>

家電造車的“魔咒”

在上述那位客車行業人士看來,在新能源汽車熱潮下,造車門檻不高的客車行業涌現一批新面孔,而這些新面孔背后往往有不少資本推手,帶有資本做局、套現牟利的投機色彩。

“客車行業一直是微利行業,平均銷售利潤不足1%。新能源汽車的火爆和高額補貼,讓新能源客車成了暴利行業。這自然引得眾多業外資本眼饞,但外來資本進入客車行業如果是本著長期扎根做實業的出發點還好,如果是短期投資,想撈一把就退出,對企業和行業的發展都很不利。”

在一些行業分析師看來,即便不差錢、戰略轉型需要新業務的格力,把新能源汽車當作支柱產業來發展,前路也不平坦。

對于格力造車,家電分析師梁振鵬給出的評論是:“空調和汽車是完全不同的概念,格力擅長的空調技術對于做新能源汽車并沒有什么幫助,格力目前所熟悉的產品和銷售流程與汽車行業也并不相同,所以進軍這一新領域是有風險的。”

多年關注汽車行業曹鶴認為,以格力為代表的新一波外來造車者們,要吸取此前外行造車們的教訓?!案窳χ?,有不少家電企業看中汽車行業的高利潤,紛紛涉足, 但最終均黯然退出。除了造車經驗缺乏的挑戰,新能源汽車產業雖然很熱,但目前產業鏈尚未形成,這是機會同樣也是挑戰。而按照產業規律,不是涉足得早就一定 能成功,反而是早期涉足的一批企業中,只有少數能夠存活下來,格力能否成為最終堅持下來的那個,目前并不好說?!?/p>

從1997年春蘭集團收購東風集團旗下專用車公司涉足重卡開始,到2003年奧克斯收購雙馬輕型車公司,2004年美的收購云南客車廠,家電企業涉足造車領域的嘗試已經進行了不止一波,但無一成功。

作為新一輪家電企業涉足造車的代表,格力能否打破家電同行造車的魔咒?

相關熱詞搜索:視點·觀察 格力布局新能源:家電造車“魔咒”能否打破? ZRSOFT 數碼 通信 互聯網 手機 業界 科技 媒體 資訊 IT新聞 言論平臺 卓軟 ZRSOFT

上一篇:三元鋰電池“急剎車”始末
下一篇:二手車電商:僅靠燒錢還能支撐多久?

分享到: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