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首席科學家Andrew Ng訪談:人工智能是下一次技術革命
2016-04-20 16:04:58 來源:張天雷 評論:0 點擊:
最近一段時間,人工智能領域的專家Andrew Ng都呆在百度位于硅谷Sunnyvale的辦公大樓中。現在,百度已經成為了亞洲搜索領域的“老大”。作為擁有每月6億活躍移動用戶的引擎,百度當之無愧為“中國版的谷歌”。
與谷歌一樣,百度近些年一直努力在服務器和其他應用方向上使用人工智能。為了促進公司在人工智能方面的快速發展,百度在兩年前聘用了谷歌Brain Team的創始人Andrew Ng為其首席科學家。
Ng在模仿人類腦部活動的神經網絡領域的“深度學習”方面深有研究。這項技術在最近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正在成為微軟、谷歌、臉譜網以及百度在人工智能方向的核心技術。在2月份,百度在硅谷的AI實驗室所研發的語言識別系統被MIT Tech Review成為一項突破性的技術。
在Sunnyvale的辦公室,Ng最近接受了訪談,表達了自己對于語音識別、圖像識別以及無人車的一些看法。
問題:很多與深度學習相關的東西都設計到搜索,是這樣的嗎?
回答:的確是這樣,我們的搜索引擎就是依靠的深度學習技術。但是,深度學習還用到了百度的其他很多東西中。之前,百度就曾創建了一個內部的平臺,專門用于幫助工程師將深度學習技術應用到其他方面。由此就誕生了很多AI研究人員自己都想不到的應用場景。因此,我們現在的一些殺毒系統、惡意軟件檢測的程序以及數據中磁盤狀況預警的系統都是采用額深度學習技術。
問題:深度學習和人工智能無法完成的工作有哪些呢?
回答:目前,深度學習的價值主要體現在處理大量數據方面。舉個簡單的例子,它不能完成的工作就包括進行一場有意思的對話。當然,現在有很多demo演示了人工智能如何進行類人的對話。但如果你親自進行嘗試的話,你就會發現,機器還遠不能像人一樣交流。
問題:它們能做的事情有哪些呢?
回答:我們已經在音頻處理等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輸入一個圖片,機器就可以識別它是一幅圖畫還是一堆涂鴉。類似的功能還有很多。例如,對于無人車,它可以根據輸入的圖片判斷其他車輛的位置。就我所接觸到的而言,深度學習的應用場景至少有上百個。
問題:你認為深度學習在未來主要會用到哪些方面呢?
回答:目前,我所觀察到的應用方向包括了無人車和語言識別。語音識別聽起來平淡無奇,但它卻可能會帶來整個社會的變革。喬布斯并沒有發明觸摸屏。他只是將觸摸屏很好的應用到了智能手機,并由此引領了社會的風潮。現在,語音識別技術還不盡如人意。但是,我希望我們在不久的將來能夠與設備通過語音進行很好的交互。
問題:關于無人車的未來,你怎么看?
回答:我們正在花大力氣進行無人車的研究。目前,我們正在計劃在美國布置無人車進行研發和測試。我認為,無人車在不久的將來就會走入市場,而深度學習必然會在其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問題:你認為人們已經做好接受無人車的準備了嗎?
回答:類似的情況歷史上已經出現過一次。在19世紀初,火車的出現就曾促使美國乃至全世界的人類從人扛馬背式的運輸方式轉向火車運輸。而人們在火車出現后不得不適應它所帶來的變化。無人車所帶來的影響也十分相似。我們應該意識到,無人車從本質上就與人類駕駛不同,我們應該區別對待。
問題:能舉個例子嗎?
回答:在外邊的建筑工地上有很多建筑工人。他們指揮吊塔或車輛等移動和停止的動作肯定是不同的。一個人很容易就理解了其肢體動作。但是,無人車就很難理解。這使得無人車看起來要愚蠢很多。然而,在另外一方面,我們可以做到讓無人車無觀察死角,使得無人車又比人類聰明很多。其實,這就是我為什么認為,人類只要能夠稍微改變一下自己的想法,無人車就可以在路上安全行駛。無人車本來就不同于普通車輛。如果人們能夠意識到無人車不同于普通車輛的地方,我們也就可以和無人車和諧相處。
問題:是什么讓你開始研究人工智能的呢?
回答:自從高中開始,我就對人工智能非常感興趣。我的父親是一名醫生。在他還年輕的時候,他曾經編寫過一些包含人工智能算法的軟件來進行醫療診斷。因此,我從小就開始接觸到這個領域,并開始了解神經網絡的知識。
問題:它一直吸引你的地方在哪呢?
回答:其實,我們在一生當中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完成那些無聊的雜事——開車、寫報告等等。如果我們可以將這些工作交給機器,我們就可以把這些時間用于那些有意思的事情。在高中的時候,我認為,如果人工智能系統可以幫我們完成很多工作,我們就可以花時間陪陪自己的愛人和親人、進行一些很有技術含量腦力活動等等。
問題:但是,我聽說很多人都害怕將事情交給機器人去完成。對于這些人,你有什么要說的嗎?
回答:我從事人工智能研究的研究在于它會是下一次的技術革命。人工智能會給很多職位帶來沖擊。但是,它會使得整體社會更加美好。很多人并不認為人工智能會帶來社會的巨大變化。如果他們能夠提前想到這些,社會是肯定會越來越好的。
感謝郭蕾對本文的審校。
給InfoQ中文站投稿或者參與內容翻譯工作,請郵件至editors@cn.infoq.com。也歡迎大家通過新浪微博(@InfoQ,@丁曉昀),微信(微信號:InfoQChina)關注我們。
相關熱詞搜索: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the next technological revolution 架構 & 設計 語言 & 開發 人工智能 他山之石 硅谷人工智能實驗 百度
